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學院概況 -> 現任班子 -> 正文

吳陽松

2022-11-14 點擊:

職位 副院長 相關來源

3483D

吳陽松(1983年—),男,安徽宿松人,中共黨員, 2012年6月獲蘭州大學法學博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學位。現任伟德国际1946官网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入選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文化英才,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兼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辯證法研究會監事長,廣州大學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近年來主要從事馬克思晚年思想,科學社會主義曆史、理論與實踐,政黨與現代化等相關問題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講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原著導讀》《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等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課程。先後主持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7項;先後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各類學術刊物發表文章60餘篇,其中CSSCI文章近40篇,先後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轉載近10篇;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等出版4部;先後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廣東省黨史學習教育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一、近年主要代表性成果(均為獨立或第一作者)

1、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項目:全媒體時代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研究(中組部下達)202309---

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全媒體時代黨的話語能力建設研究(23BDJ040),起止時間202309—

3、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媒體時代黨的執政話語體系建設研究(19BDJ046),起止時間201906—202303(結項、合格)

4、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新媒體視阈下黨的執政形象提升路徑研究(15CDJ015),起止時間201506—201812(結項,良好)

5、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新時代偉大變革的曆史進程、基本經驗和裡程碑意義研究(23&ZD005),起止時間202312—

6、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體系研究(21&ZD041),起止時間202101—

7、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我國制度體系的制度優勢、形成依據及其制度競争力的關系研究(20ZDA007),起止時間202004 —

8、省社科基金項目:新時期中國共産黨執政風險問題研究(2013021),起止時間201304—201506(結項,優秀)

9、省社科基金項目:新媒體時代黨的執政形象建設研究(GD14YDS01),起止時間201411—201712(結項,良好)

10、省教改項目: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互動模式研究(粵教高函〔2016〕236号),起止時間201701—201912(結項,通過)

二、近年主要代表性成果(均為獨立或第一作者)

1、《自覺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進者》,載《人民日報》(理論版)2024年4月26日。

2、《新媒體時代中國共産黨話語建構的現實審思》,載《理論探索》2024年第2期。

3、《變革與回應:全媒體時代黨的話語能力建設》,載《理論探讨》2024年第3期。

4、《新媒體時代政黨形象建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3年10月,26萬字/獨著

5、《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邏輯向度》,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1月18日。

6、《習近平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創造性實踐》,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年第6期。《新華文摘》2022年第20期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創造性實踐的“中國特色”》為題摘編。

7《習近平關于新時代黨的形象建設重要論述釋析》,載《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11期。

8、《新時代黨的話語創新的鮮明特色》,載《黨建研究》2022年第9期。

9、《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全面從嚴治黨》,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年2月8日。

10、《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載《光明日報》(理論版)2021年11月29日,獲廣東省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獎“特等獎”。

11、《問題與回應:網絡時代的政黨形象建構》,載《江漢論壇》2021年第6期。

12、《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性質的邏輯進路——對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的理論釋析》,載《社會主義研究》2021年第2期。《新華文摘》2021年第17期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邏輯進路》為題摘編。

13、《網絡時代中國共産黨的形象建構》,載《中州學刊》2020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共産黨》2021年第1期刊全文轉載。

14、《新媒體時代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時代内涵與提升路徑》,載《理論探讨》2020年第3期。

15、《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有意思更要有意義》,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第12期。

16、《七十年來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經驗的新審視》,載《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9年第5期

17《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對紀律建設的探索》,載《光明日報》(理論版)2019年8月21日。

18、《馬克思論“農村公社”的譜系邏輯與價值意蘊》,載《學術研究》2018年第3期。

19、《新媒體環境下政黨形象建構的适應性分析》,載《理論探讨》2018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共産黨》2019年第1期刊全文轉載。

20、《習近平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時代遵循與發展》,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7年第3期。

21、《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載《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

22、《新媒體時代政黨形象建構的内涵、目标與路徑論析》,載《理論探讨》2017年第2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7期《網絡化時代政黨形象建構目标論析》全文轉摘。

23、《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管黨治黨思想的理路與效應》,載《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24、《論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觀的實踐邏輯》,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6年第3期。

25、《新媒體時代中國共産黨執政形象建構的邏輯與路徑》,載《探索》2015年第3期。

26、《新媒體視阈下當代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探論》,載《理論導刊》2015年第5期。

27、《論黨内民主與改革開放的互動邏輯》,載《理論探讨》2015年第1期。

28、《新時期中國共産黨執政風險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12月,26.8萬字/獨著

29、《論新時期黨内民主建設的重點取向與實踐着力點 》載《理論探讨》2013年第4期。

30、《現階段黨内批評的境遇變化與實踐取向》載《理論視野》201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共産黨》2013年第10期刊全文轉載。

三、近年獲得榮譽及獎項

1、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23)

2、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22)

3、廣東省黨史學習教育優秀成果獎“特等獎”(2022)

4、廣州大學“廣州學者”(2021)

5、廣州大學“優秀教師”(2019)

6、廣州市“青年文化英才”(2018)

7、第八屆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二等獎”(2017)

8、廣州市“羊城學者”青年資助對象(2016)

聯系方式:郵箱:1477328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