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組織開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集中學習研讨班。學院班子成員先後作專題發言。學院黨委成員、基層黨支部書記、系部主任、師生代表等參加研讨。

羅明星作專題發言
5月8日上午,羅明星書記以“社會主義:從中國特色到中國優勢”為題作專題發言。他從中國特色承認共識的外在直觀與内在自覺的統一、中國特色理論的價值穩定性與實踐的時空可變性之間的平衡、中國特色的個性化與國際共識的通約化之間的有機協調、中國優勢檢驗标準的價值尺度與生活尺度的一緻四個方面探讨中國特色與中國優勢的關系,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得到彰顯。

趙中源作專題發言
5月15日上午,趙中源院長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的原創性貢獻”為題作專題發言。他指出,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回答了“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這一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史上未曾回答好的重大曆史命題,實現了對經典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創造性繼承與發展、對中國傳統治道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以及對西方治理理論的根本性超越,特别是對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态的開創性建構。

冉傑作專題發言
5月15日下午,冉傑副院長以“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美學内涵”為題,依據事實、審美和價值三種判斷的關系原理,從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美學及其中國化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視角,分析闡述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美學内涵。

吳陽松作專題發言
5月22日上午,吳陽松副院長以“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結構性優勢”為題,從價值旨向、實踐方式、組織形式、外部關系、保障條件五方面剖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顯著優勢。

左康華作專題發言
5月22日下午,左康華副院長以“文明論視域下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鼎新”為題,提出中國式文明觀以人文主義為标識,顯露出深刻道德化的倫理秩序與理性智慧,以此構成了中國探索自身現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

梅淑甯作專題發言
5月29日上午,梅淑甯副書記以“新時代高校教師如何踐行立德樹人使命”為題,從立德樹人提出的背景與内涵,高校教師踐行立德樹人使命的重要意義、制約因素與實踐路徑等方面展開論述。
為推動主題教育理論學習向全體黨員延伸,學院各基層黨支部也開展了專題學習。接下來,學院黨委将把理論學習與思政課教學、科學研究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學習載體,創新學習形式,全面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核心要義、實踐要求,不斷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