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院學子,你的年度讀書報告來啦!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考試月要到了
圖書館又該一座難求了
還記得上一次去圖書館是什麼時候嗎
圖書館閱讀報告(馬院篇)來啦
讓我們一起看看
在過去的2021年
馬院學子在圖書館的閱讀足迹吧
一、進館次數
2021年度馬克思主義學院人均進館63.5人次。其中本科生57.6,研究生82.1。
2021年度進館次數排行榜

二、書籍借閱
2021年度馬克思主義學院人均借閱9本。本科生人均8本,研究生人均12.1本。
2021年度圖書借閱數量排行榜
2021年度借閱圖書排行榜
三、讀書感言
讀書能不能收獲“詩和遠方”?
書中是不是真的有“黃金屋”呢?
讓我們走近榜上有名的同學
聽聽他們的讀書感言
20學碩蔣玉蓮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尤其是“内卷”的今天,多讀書可以破解“内卷”——讀書破萬卷。錢鐘書先生曾經說過:“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也隻是個郵差。”閱讀可以讓現實的旅行更加豐富,你無法到達的地方,文字載你過去;你無法經曆的人生,文字帶你相遇。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境遇,但是不管起落沉浮,那些讀過的書,會一本本充實你的内心,讓你虛無單調落寞的世界變得五彩斑斓。書中未必有黃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20學科(思政)黎旭
碎片化的網絡信息容易讓人迷失自我,唯有閱讀能讓我的心緒遠離喧嚣和浮躁。我時常穿梭遨遊于書本,在筆墨海洋中以閱讀涵養智慧與氣質;我時常對書本掩卷沉思,在信息浪潮中以思考保持自我與笃定。
思教181王祖心怡
閱讀在某種意義上讓我能超越日常語境的限制,從不同的維度去了解自身,越是了解自己,就越能知道人生中什麼是真正重要的,越清楚某些原則和理想在生命中的份量,人也就比較能夠堅持自己當走的路,更有分量地立住做人的框架、原則和底線。與此同時,閱讀讓人更理解自我所在的社會,理解國家和觀念對個體的塑造,從而清楚個體所處的位置。每個人的出生都是一個有裂縫的圓,閱讀就是讓光照進來,讓圓弧像日出的地平線那般,亮出曙光。
思教201夏智欣
提起讀書,我便想起的蘇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對我來說,不僅是增加知識和專業學習的需要,還是涵養氣質、開拓視野,培養思考能力的必由之路。身處快節奏的社會,難免人心浮躁。書籍是我心中的一方淨土,是我“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的詩和遠方。
思教201張曉純
閱讀,是一個随身攜帶的避難所。其實每當自己坐下來,打開一本書,會發現自己能夠安靜下來,能夠暫時逃離紛擾的生活。那個隻屬于自己的時間是美好可貴的。之前看過一句話“在微博能見衆生,在紙質書或者長閱讀裡能見天地。”如果想了解碎片的衆生,就給自己刷刷短視頻刷刷微博的時間,如果想走走天地,走走别人的生活,那就打開一本書投入地閱讀吧!
這些都是屬于你我共同的圖書館記憶。除了實體書籍和借閱室,我們的圖書館還提供了豐富的數字資源和多樣的講座活動,這些也是我們學習路上有待尋覓的“寶藏”。此外,不少同學也會通過自購圖書、相互傳閱等方式閱讀。無論是選擇哪一種閱讀方式,閱讀是陪伴,亦是收獲;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供稿 馮家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