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學生工作 -> 校園文化 -> 正文

書籍推薦 | 重來一世,我要······

2023-11-21 點擊:


我們總是會在網絡上刷到“重來一世,我要……”的爽文,讓人看得身心愉悅,心中因現實生活中不順帶來的郁悶也可以被稍稍消解。這種爽文看似新穎,但其實,早早之前,有一位我們很熟悉的作家早已寫過,他就是——史鐵生

undefined

史鐵生舊照

史鐵生,一個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的中國作家、散文家。他的些許作品被我們熟知,如初中語文課文收編的《秋天的懷念》、高中語文課文收編的《我與地壇》,除了這些收編于課本的作品,他還著有《務虛筆記》《病隙碎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等等。

史鐵生在青年時遭遇不幸,脊椎上生了顆腫瘤,從此終身隻能坐在輪椅上。這對于當時的史鐵生來說無疑是個噩耗。明明在患病之前,他還是一個身姿矯健,健康的青年人,突如其來的疾病,摧毀了他的雙腿,他的身體。他是怎樣和這巨大的苦難和解的,我們曾在他寫的《我與地壇》中窺探一二。今天,讓我們從《好運設計》中一起了解他的一段心路曆程

undefined

史鐵生《好運設計》實體書

《好運設計》之中,他夢想着他的來世,把一切世俗意義上美好的品質賦予到他自己的來世。從出生家世、父母、朋友、愛人,以及自身擁有的能力都進行了設計,生活幸福,一帆風順,這無疑是幸運的。這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史鐵生他在給自己來世的設計過程中,卻逐漸偏離了一開始的軌道我們可以從原文些許片段去領會。

“既然是夢想不妨就讓它完美些罷。何必連夢想也那麼拘謹那麼謙虛呢?我便如醉如癡并且極端自私自利地夢想下去。”

undefined

幼年的史鐵生和他的父母

如此,他開始了他的“好運設計”。他設想着自己的來世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父母明智,童年平淡卻快樂,同時擁有美好的友情。他并不局限于此,他還設想着自己的身體強壯敏捷,頭腦聰明,仿佛一切美好的詞語都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前半生都是一帆風順,仿佛一切與苦難相關的東西都與他無關。我們或許會疑惑,沒有苦難作為對比的幸福,他真的會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嗎?這是真正的好運嗎

“所謂好運,所謂幸福,顯然不是一種客觀的程序,而完全是心靈的感受,是強烈的幸福感罷了。幸福感,對了。沒有痛苦和磨難你就不能強烈地感受到幸福,對了。那隻是舒适隻是平庸,不是好運不是幸福,這下對了。”

undefined

下鄉插隊前,史鐵生(右三)和同學們

這樣,當我們一直一帆風順時,我們心靈對幸福感的感受阙值就會無限提高。那如果這樣,我們還會體驗到那麼強烈的幸福感嗎?當然,每一個人都不希望去面對挫折,都不希望去承受痛苦,這是人的本性,史鐵生也是如此。于是,史鐵生他為了讓自己的“好運設計”更加完善,他也設置了一些小困難。

“也許我們不得不給你加設一點小小的困難,不太大的坎坷和挫折,甚至是一些必要的痛苦和磨難,為了你的幸福不緻貶值我們要這樣做,當然,會很注意分寸。”

undefined

史鐵生(前排右一)和知青們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他為了永遠地讓他保持幸福,就需要永遠地去設置困難來保持他的幸福感。但困難永遠會有,所以史鐵生他又進行設計。

“就是說,你能夠不斷地克服困難,你能夠不斷地跨越距離,你能夠不斷地實現你的願望,這就行了。痛苦可以讓它不斷地有,但你總是能把它消滅,這就行了,這樣你就巧妙地利用了這些混帳玩意兒而不斷地得到幸福感了。”

undefined

史鐵生和妻子陳希米

很好,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他可以永遠幸福了。因為他可以永遠地跨越困難,利用這些困難得到幸福感。但是,有一樣東西是衆生平等的,那就是——死亡。當一個人一輩子都在戰勝困難,但最後發現這個困難我們無法跨越,這無疑是一種摧毀式打擊。但史鐵生不一樣,他找到了解釋

“但這虛無與絕望難道不會使你痛苦嗎?是的,除非你為此痛苦,除非這痛苦足夠大,大得不可消滅大得不可動搖,除非這樣你才能甘心從目的轉向過程,從對目的的焦慮轉向對過程的關注,除非這樣的痛苦與你同在,永遠與你同在,你才能夠永遠欣賞到人類的步伐和舞姿,贊美着生命的呼喊與歌唱,從不屈獲得驕傲,從苦難提取幸福,從虛無中創造意義,直到死神和天使一起來接你回去,你依然沒有玩夠,但你卻不驚慌,你知道過程怎麼能有個完呢?過程在到處繼續,在人間、在天堂、在地獄,過程都是上帝的巧妙設計。”

現在,你返回前文一看,我們是為什麼進行“好運設計”?不就是因為背運嗎?前方一直有困難,這不是背運嗎?怎麼設計着設計着,結果和我們的動機完全相反了呢?史鐵生的設計失敗了嗎?

成功還是失敗,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定義。“好運設計”最終還是從夢想慢慢地走向了現實,人生中的幸福往往與苦難相伴而行。即便隔着歲月的橫溝,我們也會和那時候的史鐵生一樣,同樣有着面對困難時的困惑不解與氣餒。我們可以夢想着自己的來世,但最終還是要面對現實。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如今的你,同樣面對着困難,無法自我和解,不妨來看看史鐵生的《好運設計》,或許你可以在其中尋找出答案。

undefined

1987年,史鐵生舊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