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學生工作 -> 校園文化 -> 正文

書籍推薦 | 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

2024-05-15 點擊:

2019年,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随後現象級大熱。《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今天我們聚焦的卻不是他的這部小說,而是他的另一部作品——《鄉村教師》。

undefined

劉慈欣《鄉村教師》實體書

在此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劉慈欣,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著有《三體》《球形閃電》《超新星紀元》等小說,其中《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等多項獎項。其實我們早已讀過他的短篇小說,比如《帶上她的眼睛》。

undefined

作家劉慈欣

一位在黃土高原上的鄉村教師,一場星際戰争,一個文明的毀滅,這幾個詞看起來十分遙遠,甚至毫不相幹,但是在這篇小說中,他們卻巧妙地聯系在了一起。

undefined

黃土高原

小說開篇講述了罹患絕症的鄉村教師在臨終之際,拖着病軀也要将知識教給孩子們,即使他們不能理解。直到這裡依舊像是現實主義小說,突然,作者将視角拉遠到距地球五萬光年外的銀河系中心,描述碳基文明與矽基文明的戰争以碳基文明勝利,并且其打算建設一條隔離帶,而處在隔離帶的行星包括地球将面臨着滅頂之災,唯有通過3C級文明測試才可以生存。

undefined

小說中這位鄉村教師臨終前不斷講授牛頓力學三大定律與碳基文明的逐漸逼近情節相互交織,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種緊迫感,而最終正是孩子們背下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通過了文明測試,讓地球文明免于毀滅。

undefined

教師是什麼?于個人,是燭光,是照亮希望的燭光。對于無數的孩子,尤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教師是脫離混沌麻木的光。就像原文中所述:

“燭光中,他看到下面那群娃們的面容時隐時現,像一群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拼命掙脫黑暗的小蟲蟲。”

“他們将活下去,以在這塊古老貧瘠的土地上,收獲雖然微薄、但确實存在的希望。”

undefined

現實中有許多人像鄉村教師一樣投身于支教教育之中去,奉獻自我播撒希望,平凡卻偉大。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唯有教育才能破除愚昧麻木,而教師往往承擔着這個使命。

教師是什麼?于文明,是傳承,是人類文明的傳遞。古今中外,人類的智慧結晶正是在一代代教師的繼承傳授下,一代代保存下來。就如原文對于孩子們在背牛頓力學三大定律的描寫一樣。

“這幾百年前就在歐洲化為塵土的卓越頭腦産生的思想,以濃重西北方言的童音在二十世紀中國最偏僻的山村中回蕩,就在這聲音中,那燭苗滅了。”

undefined

知識的傳承,這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無論我們相距着多遠的空間,隔着多長的時間,還是有着語言的隔閡,卻都能破除一切阻礙,将知識重現于這個時刻。而這卻是可以在教師的職責中做到。

undefined

undefined

人類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這個世界,而巨人的肩膀下,正是無數教師搭起的橋梁。

如今時代發展迅速,教師也面臨着許多不同以往的挑戰,但是屬于教師的使命與職責卻是不變的。小說中這位鄉村教師為教育事業獻出自己的生命,不負使命,也正是他對教育事業的堅定執着,才在最後讓地球文明存活下來。他何嘗不是現實中無數教師的縮影,堅守自己的崗位,為教育事業竭盡心力,帶着一個又一個孩子沖破黑暗愚昧,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