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教學工作 -> 正文

伟德国际1946官网學術周之系列學術講座

2012-12-21 點擊:

2012年12月16至18日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周之系列學術講座在我校的行政東樓馬克思主義學院6樓會議室舉行。座談會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哲學系博士教授張立波老師為我院作了為期三天的四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分别為:第一場:閱讀馬克思:Why & How;第二場:翻譯的力量: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例;第三場:曆史的旨趣:認知、審美和政治;第四場:一種有尊嚴的思想生活何以可能。我院全體學術型研究生參加了本系列講座。四場講座現場讨論氣氛熱烈,同學們在講座後都積極地向張老師提問,互動進行了進一步的學術探讨。

undefined

張立波博士

張立波,哲學博士。先後供職于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編輯部、北京大學哲學系、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哲學家》副主編。著有《後現代境遇中的馬克思》(2002)、《閱讀、書寫和曆史意識——對馬克思的多重表述》(2008),譯作《曆史何為——通往後現代的思考》(2012),主編“後現代曆史哲學譯叢”(2008)和《60年代生人:選擇抑或為哲學選擇》(2011),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目前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話語分析與譜系覓蹤”議題研究。

在以‘閱讀馬克思:Why & How’為主題的第一場講座裡,張教授為我們介紹了馬克思閱讀思維方法的緣起、思想境界、基本概念、主要命題這四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樸素式閱讀、症候式閱讀和互文式閱讀這三種經典閱讀方法。對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内容提供了很好閱讀建議。

在以‘翻譯的力量: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例‘為主題的第二場講座,張教授為我們介紹了翻譯的哲學,提出了二十世紀的翻譯之争‘信達雅’,馬克思的漢譯等概念,對近年來的哲學翻譯作了進一步的探讨,對翻譯實踐,翻譯家工作,機制的規約等内容做了簡述。

在以‘曆史的旨趣:認知、審美和政治【為主題的第三場講座裡,張教授為我們解釋了思辨的曆史哲學,分析的曆史哲學,提出了’解釋的真理在于說服力‘的叙事曆史哲學。得出了‘小說的曆史同時也是人們不斷超越的曆史’對記憶。遺忘做了精辟的學術總結。

在以‘一種有尊嚴的思想生活何以可能‘為主題的第四場講座中,張教授為我們介紹了尊嚴的緣起:修齊治平,和諧辯證法,并提倡我們要以坦然淡然,自信從容的态度對待生活,對馬克思哲學做了高度的思考。其中‘讀書是一種自我内心交流’‘在數量化考核的今天,當寫作和發表變得庸俗,我們要保持内心真實的想法,堅決抵制抄襲不良現象。

講座曆時三天,聽衆們激情洋溢,大受鼓舞,反響熱烈,結束前我們都向張教授提出了學術探讨的問題。最後,講座在一片熱烈的讨論中圓滿結束。

(供稿:研究生黨支部 編輯:許洋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