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伟德国际1946官网與清遠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結對共建工作,積極投身“百千萬工程”建設熱潮,2024年7月8日至10日,伟德国际1946官网師生一行30餘人前往清遠市開展基層理論宣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傳入千家萬戶。
本次宣講曆時3天,共13場。宣講采取廣大馬院提供理論宣講“菜單”,清遠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單”的形式。每個“菜品”還創新采用師生“1+1”組合式供應,既有黨紀學習教育、新質生産力、文化建設、生态文明建設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也有清遠的革命曆程、鄉村振興、産業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等當地群衆關心的熱點話題,真正做到按需宣講、對象化宣講,講到聽衆心坎裡。宣講覆蓋了清遠市清城區、清新區、英德市、佛岡縣等地的各個縣(市、區)、鎮(街),聽衆包括黨員幹部、企事業單位職工、社區群衆、中小學學生等近 。

吳陽松教授作題為“新質生産力面對面”的宣講
吳陽松教授作題為“新質生産力面對面”的理論宣講,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理論内涵和現實訴求,并從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根本的原則,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方向,抓好四個領域的布局,新興産業與未來産業的載體四個方面具體讨論了發展新質生産力實施路徑。吳陽松教授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的重要論述,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梅淑甯副書記作題為“做新時代文明人”的宣講
梅淑甯副書記作主題為“做新時代文明人”的宣講,以英德的茶文化切入,沿着人類文明、中華文明的産生和發展脈絡,從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标志、做文明人是人類社會的價值追求、做具有文明氣質的新時代公民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引導在場觀衆講文明樹新風,共同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謝紅副教授作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宣講
謝紅副教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為題,梳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發展的脈絡,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内涵和優勢,并從堅持理論創新不止步、堅持中國道路不動搖、堅持完善制度不松勁和堅持繁榮文化不懈怠四個方面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徑。

王鵬博士作題為“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和發展”的宣講
王鵬博士以“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和發展”為題,闡述了新質生産力的内涵和意義,并結合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時代要求講解了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路徑。他強調,發展新質生産力就是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推動科技創新,一體化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和堅定不移發展綠色生産力。

劉燕博士作題為“建設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的宣講
劉燕博士以“建設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為題,強調加強生态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同時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等五個方面講述了社會主義生态文明觀。

謝聖庚博士作題為“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的百年曆程和基本經驗”的宣講
謝聖庚博士以“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的百年曆程和基本經驗”為題,詳細闡述了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的相關概念、百年曆程和基本經驗。他提出,在新時代的偉大事業中,必須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紀律建設的新成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宣講團成員還結合清遠當地特色,講述清遠的革命曆程、特色産業、傳統文化等。

華以立以“從清遠看廣東革命曆程”為題展開宣講
華以立以“從清遠看廣東革命曆程”為題,結合詳實的曆史資料和圖片,回顧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清遠在各個曆史時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突出強調了清遠在廣東革命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

葉婉彤以“一粒清遠絲苗米的高質量發展‘稻’路”為題展開宣講
葉婉彤以“一粒清遠絲苗米的高質量發展‘稻’路”為題展開宣講,通過數字雲展的形式從科技、品牌、文化三方面帶領觀衆們沉浸式感受清遠稻米産業的發展,同時提倡大家珍惜糧食、節約糧食。

陳钰琪以“清遠鄉村振興中的一角”為題展開宣講
陳钰琪以“清遠鄉村振興中的一角”為題,講述了湯塘鎮通過發展“溫泉+”和“文旅+”産業,實現了從過去落後面貌向現在美麗鄉村的躍遷,展現了清遠以旅遊業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可行路徑。

羅羽妍以“改革開放以來清遠高鐵發展‘加速度’”為題展開宣講
羅羽妍以“改革開放以來清遠高鐵發展‘加速度’”為題,講述了過去的清遠交通狀況和高鐵出現後清遠人民生活方式的變化,重點闡述了高鐵對于清遠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何麗婷和黃羽以“紅軍恩人 義舉永存”為題展開宣講
何麗婷和黃羽以“紅軍恩人 義舉永存”為題,講述了被毛澤東主席稱為“黨的老朋友、老同志”的清遠籍傳奇人物——莫雄的故事,展現了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頑強的意志和有勇有謀的智慧。


程裕如、謝歡琪等同學以“領悟新時代清遠非遺魅力”為題展開宣講
程裕如、謝歡琪等同學以“領悟新時代清遠非遺魅力”為題,以情景劇穿插的形式,展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産壯錦在網絡電商、文化創意等中的新活力,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接下來,廣大馬院師生将立足省重點馬院學科優勢,繼續落實與廣州、清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結對共建任務,赴兩市各地開展宣講。師生通過豐富宣講内容,革新演繹形式,創新傳播話語,力求讓理論宣講“接地氣冒熱氣”,讓基層百姓“聽得懂坐的住”,從而激發信仰、獲取真知,為助力廣東“百千萬工程”凝聚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