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馬院學子上好書本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積極投身“百千萬工程”建設熱潮,2024年7月8-9日,伟德国际1946官网師生一行27人組成鄉村振興調研團,在學院黨委副書記梅淑甯,青年博士劉燕、謝聖庚的帶領下,前往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開展調研活動。
第一站 英德市博物館

調研團在英德市博物館
7月8日下午,調研團第一站來到英德市博物館,聆聽講解員講解革命文物展廳中展品背後的革命曆史,了解譚洞農民起義、魚灣暴動、魚灣蘇維埃政權、東鄉紅色革命根據地、黎奚地區的革命鬥争等革命事迹,接受革命先輩精神洗禮,堅定自身理想信念。



其中,講解員向調研團師生講述了英東中學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全校百餘名師生全部編入北江支隊,參加抗日戰争的事迹。英東中學的革命事迹深深鼓舞了調研團師生,激發他們繼承和發揚不怕犧牲、英勇鬥争的精神。
第二站 英德烈士陵園




調研團在英德烈士陵園
調研團來到英德烈士陵園。英德烈士陵園位于英德市市區北面金子山東麓、和平北路北,占地13.8萬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分布門樓-門前廣場-中心廣場-悼念廣場-英德革命烈士紀念碑-劉裕光半身塑像-為解放英德縣城而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墓。英德革命烈士紀念碑基座至柱頂高19.49米,碑頂紅星直徑109厘米,象征英德縣城于1949年10月9日解放。
調研團師生沿陵園中軸線向上行至烈士墓碑,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銘記不朽功勳,傳承紅色基因。
第三站 連樟村

連樟村村口大石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省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看望貧困群衆,共商脫貧之計。在連樟村村口大石上,刻着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連樟村視察時留下的殷殷囑托:“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

調研團在連樟村



7月9日上午,調研團前往連樟村參觀學習。在連樟客廳,調研團師生詳細了解連樟村以黨建引領踐行精準脫貧為主線,改變了村容村貌、發展了特色農業、實現了村民脫貧,深切感受到村子從貧窮落後、軟弱渙散到實現全面脫貧、大步邁向鄉村振興過程中發生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連樟村果菜茶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




調研團參觀連樟村果菜茶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
連樟村現代化農業科技示範園是英德市連樟村果菜茶産業園的重點項目之一。調研團師生參觀了連樟村現代化農業科技示範園中的科技大棚、果菜茶省級現代化農業産業園等特色農業生産區,了解園區發揮科技帶動農業發展重要作用,通過構建産業帶動村民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帶動周邊農戶增收緻富,從而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第四站 紅旗茶廠

調研團在紅旗茶廠
7月9日下午,調研團來到調研之旅的最後一站。座落于英德市英紅鎮秀才水庫旁,一座洋溢蘇式建築風格的建築物就是全國最早、最大的大葉紅茶制造廠——紅旗茶廠。紅旗茶廠不僅是中國現代紅茶工藝的搖籃,同時也是工業遺産活化利用的成功案例之一。


調研團體驗紅旗茶廠文旅項目
調研團走進紅旗茶廠,深入了解在現代化工業背景下,紅茶生産所采用的新技術,體驗傳統制茶工藝、紅旗冰室等文旅項目,感受紅旗茶廠在政府保護和活化利用下煥發的新的生機。
在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馬院學子們參觀學習了英德紅色曆史,感受革命先輩的偉大精神;實地調研黨的領導下連樟村的新面貌,感悟新時代農村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參觀調研紅旗茶廠立足茶文化,走出一條特色型地方茶産業轉型升級之路。
展望未來,馬院學子将把本次調研中的感悟與收獲化作前行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念,結合專業所學深耕基層,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