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雲凝暮,物情潇灑
琤然一葉,天下知秋
學院“第二校園訪學”團
沿着蜿蜒壯麗的黃河
來到了蘭州大學榆中校區

宋濤副書記、楊志超副院長與訪學團合影
11月6日上午,楊志超副院長帶領訪學團成員參觀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榆中校區、“一帶一路”大思政課創新實驗室以及蘭大馬院研究生自習室。訪學團親身體驗了蘭州大學的前沿教學環境,感受蘭大學子的優良學風,領略這座百年學府所散發的獨特魅力。


訪學團參觀蘭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榆中校區)


訪學團參觀“一帶一路”大思政課創新實驗室
馬上學:旁聽專業課程
11月6日下午,訪學團旁聽王維平教授主講的《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導讀》專業課程。王教授主要講授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他論證了生産是社會的而不是個人的,分析了共産主義理想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原著蘊含的深刻哲理。王教授以深厚的專業功底和濃厚的學術情懷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訪學團學子,讓同學們深深地認識到研讀經典原著的重要性。

王維平教授講授《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次日上午,訪學團旁聽劉棟老師講授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專業課程。劉老師以“1+3”的框架講解了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四個社會曆史條件,并且把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轉變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歸納為“五個三”。他鼓勵同學們在掌握課程内容的基礎上,聯系中國的實際情況,并把中國的發展放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廣闊背景下進行考察和思考。

劉棟老師講授《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

訪學團旁聽專業課程
馬上讀:讀書分享會
11月7日下午,由蘭大馬院碩士生張佳奇同學主持的讀書會活動在秦嶺堂舉行。兩院同學輪流朗讀《張力與限界》的引言與結語後,分組研讨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的三篇筆談文章。随後,張同學帶領大家精讀文獻并探析了長征決策的形成與釋疑、紅軍長征前的準備工作以及相關啟示。




兩院同學共讀文章
通過精讀文獻,同學們了解到長征并不是一個事出突然、毫無準備的倉促軍事行動,對長征的曆史背景和決策過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革命存在于曆史,也存在于當下,存在于革命者心中,也存在于解讀者腦際”。
馬上談:校際交流座談會

楊志超副院長介紹
蘭大馬院人才培養情況
蘭大馬院修珺同學針對如何有效閱讀原著及撰寫讀書筆記的技巧分享了自己的見解,程冠一同學就論文如何選題、構思和行文分享了自身經驗。王梓涵同學介紹了蘭大馬院團委、學生會的組織概況,許國昊同學分享了自己在校團委及甘肅學聯任職經曆。周彥君、甄欣同學介紹了蘭大馬院的“馬上”系列特色活動。
我院曾俊健同學結合求學之路分享如何将實踐經驗轉為理論成果。趙嘉穎、黃力行同學介紹了廣大馬院團委學生會、研究生會的組織概況及品牌活動,夏智欣同學介紹了學院研究生黨支部的基本情況。王慧琳、加爾肯·蘇爾旦哈孜、阿依努爾·如則同學分别從紅色長廊講解隊、廣州大學跳繩隊以及藝術團民族舞隊等方面進行分享,生動地展示了廣州大學“德才兼備、家國情懷、視野開闊,愛體育、懂藝術,能力發展性強”的人才培養目标。




校際交流座談會現場
交流尾聲,楊志超副院長勉勵同學們在大學期間,不僅要與同窗之間增進了解、深化友誼,拓寬個人的社交圈層,還應主動與老師搭建溝通的橋梁,汲取學術與人生的寶貴經驗。同時,他希望兩院之間能夠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進步。左康華副院長結合自身經曆,向訪學團的學子們提出了殷切期望。她鼓勵大家将學習放在首位,向蘭大馬院的同學們學習,夯實專業功底,積極求學深造,在訪學期間能有所收獲、有所成長。同時,她誠摯地邀請蘭大馬院的師生們到廣州大學參觀交流。
同上一節課,共讀一本書
圍坐一堂讨論交流
一次次寶貴的學習體驗
訪學團不僅感受到蘭州大學
“勤奮、求實、進取”的優良學風
更搭建起友誼與合作的橋梁
關照着兩院學子的共同成長